(本文譯自 HeadWize : A Quick
Guide To Headphone Accessories)
耳機線 (headphone cable)
跟 cable
聲音有關的文章比天上的星星還多(好吧,可能我誇張了一點)。 線的結構可能真的影響到聲音(因為電容、電感和電阻因素,至少部份是), 不過特殊金屬編織,價值每英吋幾百美元的
cable,對筆者的耳朵來說實在太奢侈了。
比較建議的是買一條品質好、又不太貴的 cable, 然後,如果覺得非得花上畢生積蓄買上一條聖杯
cable, 那也要非常、非常仔細地試聽過再買。
High – end 耳機 cable
廠商有 Clou
Cable,DiMarzio,
Inc. 和Ted's
Excellent Cable 等。
好品質的 cable 不需要是最粗的線,也不一定就要配上美美的鍍金端子(雖然鍍金端子比較不會氧化)。通常平價 cable 的端子會模鑄在 cable 的被覆裡,不過那並不代表就是低品質。任何一條看起來或感覺蠻脆弱的 cable 都要特別小心。 例如, cable 上的插孔如果能讓插頭輕易的滑進,它可能也很容易就會鬆脫。 接頭與 cable 連接的地方,是否有彈性的扭曲保護? Cable 會不會太細,扯兩下就斷了?
音響訊號線(相對於喇叭線而言)通常包裝不太重視規格 – 因為它們測量起來都很接近。線就是線,還是以用途來評估 cable 的特性:
耳機延長線:延長連接耳機與擴大機的距離。 一端 1/ 4” 插頭(或 1/ 8” mini – stereo )插頭, 另端 1/ 4” (或 1/ 8” mini – stereo )插孔。 Cable 也可以 1/ 4” 和 1/ 8” 混合使用, 這種情況, cable 既是延長線也是轉接線。 如果打算帶著到處走,粗的 cable 不是一個好主意。延長線也可以是捲線形式的,比直線式的整齊,不過有時還是會纏繞在一起。
Standard Extensions:
1/8" 6-ft
extension
1/8" 20-ft
extension
1/4" 20-ft
coiled extension
1/4" 24-ft
coiled extension
Converter Extensions (plug-jack):
1/8" to
1/4" 20-ft extension
1/4" to
1/8" 20-ft extension
攜帶式立體音源到耳擴: 一個 1/ 8” 插頭連到兩個 RCA 插頭。
1/8" S plug to RCA
前級輸出驅動耳機: 兩個 RCA 插頭連到一個耳機插孔(1/4" or 1/8")。 很少這樣用, 也不建議這樣使用, 除非前級輸出的規格很明確能與耳機驅動互相匹配。 前級輸出可能都是低電流高阻抗, 會讓它完全驅動耳機的能力受限。 前級緩衝輸出是比較理想的。
RCA to 1/4"
S Jack
耳擴驅動後級: 耳擴驅動前級可以配合得很好。 如果耳擴沒有 RCA 輸出插孔, 那麼就得由耳擴的耳機輸出來驅動後級了。 一端 1/ 4” stereo 插頭(或 1/ 8”)與另端 RCA 插頭構成此類連接線。
1/8" S plug to RCA
1/4" S plug
to RCA
一個耳機插孔分享到兩個耳機: 一端 1/ 4” stereo 插頭(或 1/ 8”)與另端用兩個 1/ 4” stereo 插孔(或 1/ 8”)的連接線。 這種線一般稱為 Y – cable。 從擴大機角度來看, Y–連接會降低負載阻抗, 不過還不至於對擴大機造成損害。 如果信號聲音失真了, 那負載阻抗可能太低, Y–連接就不要用了。 攜帶式立體音響要應付兩組耳機, 可能無法滿足希望的音量水準。
1/8" S plug
to (2) 1/8" S jacks
1/4" S plug
to (2) 1/4" S jacks
轉接頭
轉接頭的功能有兩種:1/ 4”
和 1/ 8”
插頭間的轉換,以及 stereo
和 mono
之間的轉換。在大部分專業的和家用器材上的耳機插孔,註定要與 1/ 4”
插頭配對。 攜帶式的立體聲裝置則使用 1/ 8” mini
- stereo 插頭。 1/ 4”
插頭的接觸面積較大,與插孔形成較佳的接觸,不過 mini –
stereo 插頭比較小巧。在消費性市場通常是輕便性勝出,所以 1/ 8”
插頭已經變成標準了(遇到大插孔時,以 1/ 4”
轉接頭搭配使用)。
轉換接頭如 1/ 4” to 1/ 8” 等等(stereo – to stereo,mono – to mono 都有), 電子材料店都可以找到。 大部分銀色金屬的轉接頭都是鎳, 而鍍金的能防止氧化保持良好的接觸。 鍍金不是非要不可, 不過它確實為零件外觀增色不少。 大量發熱的器材會加速氧化, 鍍金接頭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。 一般可以看到的轉換頭:
Stereo-To-Stereo (jack-plug):
1/4" S to 1/8" S
1/8" S to
1/4" S
Monaural-To-Monaural (jack-plug):
1/4" M to
1/8" M
1/8" M to
1/4" M
單音的耳機大多數都是用在通訊設備上(像聲音確認系統,短波收音機和掃描器),而且常附帶有一支麥克風,或話筒。通常稱作「headset」, 雖然這個名詞也可以用在立體耳機上。 單音耳機因為需求有限,有時候比立體耳機還貴。 如果沒用到整合式麥克風,立體耳機可能被加上 stereo – to - mono 轉接頭來替代使用。 有些廠商會把這種轉換頭當作萬用插孔裝設。 材料店可以找到各種 1/ 4” 和 1/ 8” 的 input / output 組合。
Stereo-To-Monaural (jack-plug):
1/4" S to
1/8" M
1/8" S to
1/4" M
1/4" S to
1/4" M
1/4" S to
1/4" M
1/8" S to
1/8" M
Monaural-To-Stereo (jack-plug):
1/4" M to
1/8" S
1/8" M to
1/4" S
1/4" M to
1/4" S
1/8" M to
1/8" S
RF / EMI 雜訊抑制器
無線電波(RF)和電磁波(EMI)雜訊,來自廣播電台、家用電器、電腦等等,有時候會為家用音響系統帶來一些困擾。 這些雜訊在攜帶式器材上更明顯, 特別是有獨立的耳機擴大器時。 攜帶式器材像 CD
或 MD
player, 使用的線材為了維持柔軟輕便,
常常並未使用金屬隔離遮蔽。越長的連接線或耳機線, 有如像天線一樣會將 RF
信號導入耳機擴大器。
隔絕 RF 雜訊最簡單的方式, 就是在 cable 夾上一個鐵質雜訊抑制器。 它的功用就像一個低通濾波器, 將很高頻率範圍(高於音頻以上)的雜訊擋掉。 它包含一個甜甜圈形狀或管狀的鐵質材料, 切成兩半,分別嵌在類似鉸鍊連結的塑膠外殼裡。 使用的時候, 夾在 cable 上閉合起來就可以了。
抑制器要裝在 cable 的尾端, 盡可能靠近耳擴的 input / or output。 假如干擾嚴重, 額外的抑制器可以加強過濾效果, 不過, 過濾作用太強, 可能會影響聲音品質, 不需要的時候可以拿掉。
雜訊抑制器有多種 size
和不同的阻抗(設定在1MHz時的標示)設計, 在音響應用上 ,
試試看 80 ohm
或高一點的。 配合 cable
直徑, 選用盡可能密合的抑噪器, 如果太鬆了, 閉合之前將 cable
繞 一兩
圈再鎖在一起,
讓它固定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